其他

【安徽】桂烈兵|酒与茶

2017-05-25 桂烈兵 东方散文


东方散文

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

ID:dfsw123456

东方散文

春季版


酒与茶

独钓月色


(一)

这一个长假都窝在家里。无他,怕人多,等到后三天想出去走走的时候,却是连日缠绵的秋雨。

靠着窗户,看百牙桥在雨中湿漉漉地站着,看百牙塔湿漉漉在在百牙山上立着,看得眼眶着充盈着雾气,桂花的香味在湿漉漉的秋风里,一阵浓郁,一阵清淡,却是分外的清冷。

“天道” 昨晚建了个微信群,几个天南地北的老同学此刻都化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图案,在手机的屏幕上闪动着。

笑了笑,时光带走了很多东西,但也沉淀了很多,比如,这一个个闪动的名字。

“尖山寺”:中午到池州!

我:       真的么?

尖山寺:  真的!看点,遇上吃饭的点就下高速!

我:       别说什么点了,来吧!

大江:     真的?我也过来!池州见!

我:       兰在吗?他俩过来,你记得别打牌了,到时聚一下!

兰:       真的假的?OK!

木桃:     咋没人喊我玩啊?

我:       你能来么?

……。

中午时分,几个人已是聚在了一起。一杯茶,一碟瓜子,指间的香烟缭绕着;

茶,平和而散淡,适合回忆,入口的苦涩与滚烫,稍后的回甜与芬芳,温润与包容,徐徐而来的清新的香气,氤氲在小小的包间里.相对而坐的却已是那么熟悉的陌生人,仿佛顾盼之间,时光流转了几十年,一个个已经从青骢懵懂的少年到一个个两鬓霜花的中年。我在这一刻,是迷离的,迷离得失去了语言。

人总是会这样,未见时似有千言,到真的相见时,只环顾左右而言他。片刻的猝不及防的相聚,会聊起些什么呢?这么多年未见未通音讯,再熟的人也会感觉陌生,言语间都会有些生涩,如刚沏好的茶。

于是,避开谈及本人,就打开记忆,聊起一个个能够记住的名字,聊起一个个能够记起的形象,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温暖,恰似茶过三巡的甘甜与芳香。

还是需要酒的,酒是酵母,适合抒情与感叹,更适合释放激情与怀想,酒的辛辣与火热,是可以点燃内心里一直酝酿的所有情绪。于是,小杯慢呡,大杯雷子,眼红耳热语无伦次间,一点点地融化了时光凝结起的坚冰,不知不觉间,有泪花在眼中闪烁,那一只只临空虚点的手指,仿佛能将时光勾回多少年前。

醉吧!今天不用含蓄!有酒,可以畅怀,可以对酒当歌,可以临风把盏,放浪形骸!可以哭可以笑,可以搭肩搂背地闹。

酒是个好东西啊!

是夜,泡了一杯浓茶,守着小城弥漫着的桂香,将岁月梳理一遍。

(二)

我是个散淡的人,或者说,我是一个不思进取随遇而安的人。这样子说真不是为这些年的碌碌无为寻找开脱的借口,好象我生来的性格就是如此。

毕业分配一纸调令,我被发配到茅坦那个池州的“东伯利亚”,一天一班进出的公车把我从文明社会打发到农耕时代。第一次去报到时,坐着单位来接的大货车副驾上,望着车后面扬起的漫天尘土,听着驾驶员老章竭尽全力但依然难懂的普通话,颠簸着翻山越岭,心里有着一种被流放的感觉。那一刻,想起了张贤亮的《绿化树》。

在这个几乎没有一个熟人的半山半水的僻偏之地,当然,有天然的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,有厚重朴实的乡党村民,可惟独缺少我最需要的--朋友与书!

我不知道如何在这里生活、工作,也不知道怎样与那些大多数跟我的父母同龄的同事们相处,尽管他们都很和善,一个个笑眯眯的,象是打量一个被囚在笼子里的猴子一样,打量着我。

宿舍还不错,我指的不错只是环境上的,内外两间的小套间,在门市大楼的后面,约30多个平方,门前的走廊上悬在水面上的,象是一条笔直的栈道,房门朝东南方,正对着青峰圩一碧无垠的湖水,湖的那一边,是隐隐的青山。倒是安静,不,确切地说,是寂静。晚间的时候,除了水鸟与水鬼,绝对没人打扰。

湖水在我的房间下面拍着湖岸,湖汊里密密地生长着荷。我来的时候,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,荷叶的清新与莲花的芳香算是最好的欢迎与抚慰,我在失落中有了一点小小的惊喜,这片荷与老家门前的荷塘,都有着我熟悉的家的味道。

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,可书在哪儿呢?

除了带去的几十本书,这儿就看不到书的影子,办公室里的报纸,也就是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和池州日报老三样。

倒是不用开伙做饭,有个不小的食堂,两位和我母亲差不多年龄的阿姨们做得一手很香的饭菜,很快地发现,我长胖了。

工作在见习了一个月后定下来的,从老会计手上接过账簿的时候,我清楚地看见他那近乎怨毒的目光,而我,当时的确不知道他的怨恨从何而来。但我知道,这样的开始寓示着以后的诸多不顺,可天知道,我被逼的好么!以为我愿意来这鸟不拉屎鬼不生蛆的鬼地方啊!

白天的时光相对容易打发,除了日常工作,我更多的往乡下跑,一者办公室里面对着那几张老而无趣的脸实在无聊,二者,行走乡间总能一吐胸中积聚的块垒。而那点可怜的工资,除了吃饭与香烟,一个月一趟去了市里,都贡献给了新华书店。

夜晚的时光,读书之余,总爱写信,开始还寄了几封,后来,都是写了就放在那里,一封一封的,隔段时间,拿出来看看,再苦笑着付之一柱。也曾拿了父亲的一根竹笛,学着,吹着不成调的曲子,“岂无山歌与村竹笛,呕哑嘲哳难为听”,练到无趣,终究没学成。

每隔两周回家一趟,看望已年近八旬的奶奶。在我,奶奶亦祖亦母,我几乎都是在奶奶的臂弯里长大,也在奶奶的目光里成长,相比之下,父母却成了几乎可以忽视的存在。隔着院子叫一声奶奶,看见老人家颤崴地走出来,是天底下最大的温暖。她会拉着我的手一起进屋,让我坐下,给我做一碗面条,撒上葱花,卧着两个煎蛋,再笑着看我狼吞虎咽地吃下去。她喜欢听我说话,一直安安静静地望着我,听我天南地北地聊着,尽管很多东西她听不懂。现在想想,这样的倾诉,这样的倾听,其实是对我最大的安慰,象春风一样,拂去我的烦燥,让我回归安静与平和。

后来,中学里终于来了几个年轻的老师,偶尔会在一起小聚一下,聊一聊,后来,又聊不下去了,不为别的,就是聊不下去。

青峰圩很大,也很美。天气晴好的时候,细浪轻拍着湖岸,细小的洁净的砂粒被轻轻卷起又抛回岸边,洄弯处总有些洁白细腻的泡沫粘在枯枝上。几位老钓鱼人总会在日落时分,背对着夕阳,一根长杆,端坐着,如一尊尊雕像般,开始,我会无声地蹲在他们旁边看着,后来,也弄了一根鱼杆。常在房间门口的栈道上垂钓,不为鱼,为了那份难得的轻松与平和,为那份晚风中的闲适与安逸,钓上来的鱼我通常都是丢回去放生,直到后来,被同事家的小孩看见,他们会拎着个小桶在边上等着。当然,做好了鱼会给我送来几条,但从那以后,我也对钓鱼失了兴趣,因为,我所要的,被一群小屁孩们打扰了,还不如在湖边漫步行走来得自在。

茅坦地处池州东南一隅,是池州四大姓氏之一。相传是中唐著名诗人杜枚后裔。杜枚任池州刺史时,与一歌伎相爱,纳之为妾,育有一子,就是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,杜枚虽贵为刺史却十分惧内,纳妾生子万万不敢回家禀报,只好报爱妾和幼子安置在石台,没想到要丁兴旺,繁衍生息成了泱泱大族,其中一支迁来池州,临水而居,开荒拓土,建宗立祠,遂成四大族姓之一。茅坦村2000多人皆姓杜,鲜少有外姓人,零星几户,都是杜家女儿招赘来的。

族中还真有几位前清遗老,偶尔于早茶时出来,施施然踱着方步,捧着茶壶的,这是我感兴趣的人,于是大着胆子腆着脸上前搭讪,多半是吃“白鼻子”的,却并不气馁,终于认得了几位老先生,(后来觉得好笑,老家伙们说,哪用得着这么麻烦,你提两折白玉酥糖来就搞定了!),与老者们谈古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机缘,我赶上了!至少,他们让我懂得了相忍为安与和光同尘的道理,确切地说,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在这偏僻的乡野如何与人相处,如何与同事相处,这算是我在这里能够生存下去的基础吧!

如今老人们已经作古了,只有村中的那株老银杏还在,依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,前年去了一趟,很多感慨,写了一篇《老树下老人》,算是一个纪念吧!

(三)

独居‘“云水间”,每于夜阑人静的时候,丢开书,推窗而望,让晚风从窗里吹进来,让月光与星光光临我这一方小小的陋室。我喜欢在这样的静夜里胡思乱想,当然,所想的多半是无厘头的,多半就象飘浮在月空里的云彩一样,落不了地,也生不了根。

我幻想着从无垠的湖水里会走出一位“鱼美人”来,她陪我说话,陪我品茶,她听我唱歌,陪我读书,听我读我刚写的小诗。而我,看着她舞蹈,看着她会说话的眼睛以及她眼里流动的光芒。或者,我摘来鲜嫩的莲子,剥开了,喂给她吃……。

没等来鱼美人,美女蛇们倒是来了不止一次。那晚总觉得外间有响动,起来开灯看时,却是一条两米多长的黑亮黑亮的蛇正在屋里游动,见我出来,盘住了,高高地仰起头颅定睛地看着我,恍惚间,我觉得好双眼睛,迷濛着,深不可测,而我,将沦陷在那一双墨黑里一样,突然急灵灵地打了个冷颤,醒了!我并没有杀死它,拿了根竹杆赶它走了,无论如何,来者是客,没有欺客的道理。尔后,也经常会有些小蛇们光顾,有毒的无毒的都有,所幸并没有伤到我,我们一直相安无事的做作好邻居。

书里的黄金屋我从不敢想像,书中的颜如玉倒是可是临蓦的,鱼美人等不到,美女蛇消受不起,天知道,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到底会有怎样的故事,我的爱情刚一露头就被无情地扼杀了,我甚至于不知道如何去谈一场什么狗屁的恋爱,我知道,我并不需要什么所谓的爱情,因为,在我的心里,曾经有过,就够了。再有,就是多余。那么,曾经有过的印象,印在心里,温暧着所有的日子,那一双明眸就象闪亮的星星一样,我抬头就能看见,而信手涂鸦的总是这双闪亮在我瞳孔里的眼睛。

阿姨级的同事们最热心的就是我这个看上来从不与人交往的“怪”小子了,我知道她们在背后议论我,惟有一笑置之了。再怎么想忍为安和光同尘,但把我自已所有的曝光在众人眼中,就象是一场裸奔一样让我难以接受,面对这一般热心过头的大妈阿姨们,我惟有退避三舍的份。

喝酒是一件难事,我从来没尝试过。小时候爷爷喝酒时曾经让我尝了一次,呡了一点,那股子辛辣的冲劲让我呛着了,鼻涕眼泪一起下来,让爷爷很是鄙视我,我倒是喜欢奶奶亲手酿制的甜酒,不冲,温润醇厚中带着香甜,可爷爷说,那是女人们喝的东西,男人,得喝烧酒,高度的烧酒,象一条火线一样,从口腔直烧进脏腑里,这才是男子汉的气与势。甜酒,只是小脚女人们的消谴……。我是听懂了的,但我却喝不了白酒,我一直对酒敬而远之。

可有些东西不是你能避开就能避开的,如这班子同事,如这个令我头疼的酒。

酒来得很突然,刚来那天的接风酒我推掉了,一个月后聚餐,被叔叔级的同事拉上,各种言语,各种理由,那一杯酒不喝下去仿佛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一样,到底招架不住,面红耳赤之际,那一杯足足三两的白酒让我喝开水一样一仰脖子一干而净,然后头也不回地冲出去,倒在我的房门口。那天晚上,在他们的推杯换盏欢声笑语里,我将苦胆都吐得干干净净。

夜半时分,月华如水的时候,在那个清凉的深秋里,我木然地躺在宿舍门前冰凉的水泥地上,酒醒之后,一片空彻澄明,从眼角里滑落的,倒底是泪水还是露水,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并且狂吼了一声:真他妈的无聊!

张狂也罢呕吐也罢,这只是开始,且会愈演愈烈!

狗日的“相忍为安” !狗日的“和光同尘”,那么来吧!去他的书!去他的梦想,去他妈的爱情!

那么,喝酒!朝死了喝!

那么打牌!彻夜彻夜地打!

人死鸟朝上,不死万万年!既然废了,就废得痛快点彻底点吧!

来吧!狗日的生活,我不怕你!

(四)

一次去市里报表,午间吃饭的时候遇见了一位学兄,人家是早我好多届,理所应当的大师兄!

他很健谈,也很活跃,思维敏捷跳脱,比之于我的木讷,不可以千里计。我当然以大师兄称之,应该是执礼甚恭,师出同门,到底那份香火情还在,于是饭后他拉上我回了他的办公室里闲聊,这才知道,他混得的确不错,当时联社所辖八大公司,棉麻农资土产……。他是其中之一的茶茧公司的一把手,无怪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了。

因为理了师兄弟的关系,也确实在他的感染之下,我渐渐地放开了,后来想想,其实放开了的我也是很能聊天的。

茶茧公司的老总当然有茶,有好茶。他给我泡了一杯,透明的玻璃杯中,一根根青中带着微黄的芽头在沸水里直立于杯底,芽头上似有丝丝白毫沾着晨露般,他神秘地一笑,说;品品!我端起茶杯,未近鼻翼,已然有一股空谷幽兰般的香味飘来,一方斗室仿佛因了这一杯青山绿水而生动得阳光明媚!轻啜一口,含住,酽酽的,微苦且涩,稍顷,苦与涩游走在舌尖与整个口腔,继尔回甘,满颊生津,吞下之后,那股子香甜顺着咽喉直入肺腑,一瞬间,似有晕眩之感,这应该就是所谓的“茶醉”吧!

“茶能醉客何须酒,书有清香不必花”, 这一刻,我仿佛穿越了,仿佛置身于学校图书馆那一方小小的书桌前,与伊相对而坐,隔着两本书,隔着两杯茶。窗外是朦胧的流泻的月华与星光,夜晚的凉风从走廊吹过来,从窗口中钻出去,窗外的草丛间,虫儿们激越清亮的鸣叫是此际唯一的天籁之音,而两杯茶,升腾着若有若无的雾气,也散发着淡淡的青青草的香味,透过雾气,看一双眸子闪动着的清辉似星芒,也似离月,似一汪微澜的湖水。

那是一直无法忘怀并孜孜渴求的,心的温软与安宁,和着浓浓的书香,让我的心,沉沦,一直沉论……

死皮赖脸地向大师兄讨来了两斤,这可是池州最顶级的好茶--霄坑毛尖!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品尝价格如此昂贵的茶。不为别的,为此后的夜晚里,能够借一杯茶,穿越时光与空间,重温那一刻的心醉与沉迷。

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;在我,酒改成茶更好,酒固然可以一时之烦忧,却更多地摧残了我的心性,醉死梦生间的多少糗事,只有自已明白。而茶不同,我的心性,与茶是相融的,“波惊鱼眼听涛细,烟暧鸱罂坐月长”,我的一隅云水间,听涛,看荷,赏月,倒是与林逋相同了,“疏香皓齿有余味,更觉鹤心通杳冥”,温庭筠的茶,也算是品出真味了!

于夜深人静的时候,泡上一杯茶独自品尝,比不得林逋与温庭筠们,也比不得拾得与元稹,倒是也品出了自已的小滋味小情境。“我们   相对    而坐。/听风 听雨 饮……/看浮浮沉沉的绿,/闻若有若无的香”.……。 有茶的日子,水一样温润,那些日子也如水一样从指尖溜走,仿佛指尖袅袅的香烟。有了茶,平淡的日子里终于有了一点甘甜的味道,在似水流年里,是对我最好的滋润。

与茶的缘份从此开始,后来去石台牯牛降工作的时候,公司老板从江苏金坛请了两位茶师来做茶,我自告奋勇地在业余时间给她们打下手,这是一次最好的学习,学了从摘茶、挑选、杀青、炒青、揉茶、烘焙、分拣到最后包装的全部过程,尤其重要的是,亲眼目睹了她们演示的茶道。去繁从简之后,留下的是品茗的心境,这也许就是我自谓的“佛在心中”吧!所谓的“禅茶一味”是不是这个理,如同悟“禅”一样,各有各的理解罢了!

茶,如同空气与水,一日不可或缺。


作者简介

作者简介:桂烈兵,安徽池州人,烈字为辈分,兵字是因为出生在建军节那天,长辈图省事,取了个兵字.却没当过兵,引为憾事.公司职员,工作之余喜读书,偶尔写的小诗小文以自娱,也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过几篇诗歌散文.生性懒散,喜山乐水.


东方散文,感情求真,思想求深,角度求新,视野求广,语言求美。请支持如下稿件:人性之美、大爱情怀、乡愁、亲情友情爱情、生态情怀、性灵自然等。

主编:刘莉

 微信号:buxiangxin6666

东方散文合作平台:今日头条、一点资讯、凤凰网,一经采用,全网推出。

微信号:dfsw123456

普通投稿邮箱:hebeilli@163.com

曲江楼观杯征稿邮箱:dfsw1997@163.com


重要通知


【万元大奖 等你来拿】首届“曲江楼观杯”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征文启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